講座活動-2013徐永旭創作・工作室論壇

展覽名稱:徐永旭創作・工作室論壇
展覽時間:2013/11/16(六)~2013/11/17(日)
展覽地點:徐永旭工作室.台南
主辦單位:胡氏藝術
策展人:張晴文

與談人:

王品驊(藝評家、策展人)

徐永旭(藝術家)

胡朝聖(策展人)

張乃文(藝術家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)

廖仁義(藝評家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)

龔卓軍(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所長兼副教授)

 

論壇說明:

這次的論壇將從徐永旭的創作出發,延及他工作的場域。觀眾對於藝術作品的接觸,
往往是從作品向外探討其與時空的脈絡,這一次我們從生產而非消費的一端來探索徐永旭的作品。
從工作室空間觀看作品的生成,以及藝術家與它的關係。

論壇的焦點除了作品之外,
也延伸至「作品—創作者」、「創作者—工作室」、「工作室做為美術館」之間的各種關係鍊結的討論。

 

(1)工作室

藝術家的創作始於工作室。這個創生作品的空間是相當個人的,對於一般觀眾而言甚至是神秘而陌生的。
這次的論壇以徐永旭的工作室為舉辦的場地,目的在開放工作室的同時,
使與會者能夠從實體空間裡的種種可見與不可見的線索,探知與藝術家創作相關的任何細節。
走入工作室,可以覺察發生在藝術家生活之中的創作樣態。這個工作、居住的場所如何成為孕養創作的關鍵,
藝術家又如何建構一個適宜工作的環境,是否也透露了他的創作觀?

(2)工作中

藝評、策展人、藝術研究者即使來到藝術家的工作室,經常也難有機會得見藝術家創作的過程。
這次的論壇刻意安排一段藝術家工作中參訪的議程,所有與會者將在藝術家的工作室裡從旁觀察、紀錄藝術家的創作。
這些日常的、如同修練一般的個人鍛鍊,呈現在這些專業者的面前。與會者亦可在藝術家的勞動過程裡與其交流、對談。

(3)工作室之外

藝術家的工作室不僅只做為生產的基地,
同時也是生活的場域。藝術家做為某地的居民,他的創作和生活都由此展現。
而工作室周邊也因為藝術創作者的群聚,形成彼此間對話的可能。
藝術家的創作如何造就一種地方感?社群生活對於藝術家而言,是否也帶來與創作相互呼應的各種啟發?
在「未來美術館」的思維之下,遠離都市區域,「藝術家工作室做為美術館」的發展可能性在哪裡?
是否可能成就不同於過去所謂殿堂式的、展示權力式的美術館面貌?

論壇邀請藝評家、策展人、美術研究者參與發表,並且打破制式的論壇形式,
在藝術家創作/生活的空間中,以數個「個人研究」的方式相互交織而行,
並注重與會者彼此的對話關係。兩天的論壇結束之後,
與會者就此一介入歷程生產研究專文,文體不拘,集結以平面出版品的形式發表。

 

議程規劃:

11月16日(六)

10:00-10:30

與會者報到

10:30-11:30

走訪工作室環境

11:30-13:00

午餐

13:00-15:00

【場次一】徐永旭作品/雕塑.空間.裝置   ◎王品驊、張乃文

15:00-17:00

【場次二】工作中:藝術家創作觀察

17:00-19:00

晚餐+休息

19:00-21:00

【場次三】夜談:關於藝術家創作的對話    ◎徐永旭、胡朝聖

 

11月17日(日)

09:20-10:00

早餐與報到

10:00-12:00

【場次四】工作室:藝術家工作室VS.美術館  ◎龔卓軍

12:00-13:30

午餐

13:30-15:30

【場次五】工作中:藝術家的創作狀態與環境 ◎郭昭蘭、張晴文

15:30-16:00

休息

16:00-17:00

綜合座談

 

 


2013news-工作論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