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徐嚖壎
文/策展人 徐嚖壎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
起身
這一次,不只用眼睛面對徐永旭的作...
Read more...
作者:何定照
病痛讓他每個創作動作都很艱辛 卻內化成人生重要部分
藝術家徐永旭用大拇指在陶土依序按壓,每一指都留下一個凹陷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杜文田
陶藝作品製作成形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子—釉藥本身的化學變化、窯裡氣氛與溫度的游移、土的時間性與成分難控…,這些命...
Read more...
作者:金振寧
「一個畫家如果不被他自己的畫所轉變,為什麼他要畫?」這是傅柯(Michel Foucault,1926-198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沈伯丞
之一
偌大、高聳、深黝的巨碑,矗立在館內的大廳,仰望的那一刻,腦海中浮現了2001太空漫遊的黑巨碑。“創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張溫惠博士(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學院)
藝術家肖像,黏土創作
2015年,一張藝術家徐永旭在台南的工作室照片被拍攝了出來,照片令人得以深入洞察他...
Read more...
作者:羅潔尹(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主任)
外貌予人灑脫不羈印象的徐永旭,言談上總是小心翼翼、謹慎有禮,但溫和中卻又固執到老是別人在喊投降;殊不知,這樣的...
Read more...
作者:黃微芬
〈藝術森林〉系列十
以身體織陶,超越極限
—徐永旭工作室
文/黃微芬
台商王慶祥推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文/廖仁義(藝評家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)
1. 肉身造型
徐永旭的藝術創作既是造型的藝術,也是思想的藝術,更是生命實踐的藝術。...
Read more...
作者:許遠達(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助理教授)
我是單純的沒有思考的生物?我絕對不是,我一定有思想、我有學院的訓練,但是我在做的時候我希望我沒有思想...
Read more...
作者:簡子傑
儘管曾經在南藝大校園看過徐永旭2006年後轉型的大型創作,卻一直沒有機會認識這位藝術家,直到最近因為在双方藝廊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張元茜
希臘有一奇幻島,名為羅德島(Rhodes),位在克里特島(Crete)之東,懸於地中海的邊緣,臨土耳其大陸,地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文/孫曉彤 攝影/李遊
文章出處:2014年09月號No.60 藝外雜誌-藝術家身影
像是什麼不知名生物的巢穴,一個個猶如剖開的卵殼,層疊交錯成一座矗立的岩石。仔細觀看,那些像是細胞般的橢圓造型,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沈伯丞
前言
「形體為灰土,狀若明窗塵。」_《參同契》[1];「及乎脫胎,則形體閃爍,如明窗日影射塵之狀」_宋 ...
Read more...
作者:龔卓軍
文章出處:逾越與混沌滲透的美學辯證:論「突穿眾竅:徐永旭1992-2014」展
事件
事件,帶來的是日常慣性與線性歷史的分裂,經過分裂,原本的秩序才有機會陷入主客混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廖仁義
1.
在台灣當代藝術的演變過程中,以陶土做為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從一開始就不曾缺席,並且也已經開拓出一塊景觀壯麗...
Read more...
作者:胡朝聖 / 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
進到徐永旭的工作室參訪,巨大的空間中有著一種自律而緊繃的場域氛圍,這是他藝術的實驗天地,看著藝術家熟練的操作每...
Read more...
作者:龔卓軍
走進徐永旭的工作室,我們看到165X235X300(公分)的巨大瓦斯窯,以及另一座106X130X326(公分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施可為
徐永旭(Hsu Yunghsu)是出生於台灣的藝術家,早年同時擁有運動員與傳統音樂表演者的身份,但當體能無法負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施可為
從來沒有停止過的生命、從來沒有停止過的藝術創作,一個國民教育體系下的老師、或是一個運動員、甚至是一個音樂表演者...
Read more...
作者:盧福壽 / 高師大美術系副教授
競爭時代所導引出的一個形式態度就是「效率觀」--所謂的支付越少,成效越大,表示效率越高;所謂的「支付內涵」...
Read more...
作者:陳曼華 /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研究生
哲學家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, 1889-1976)在著作《存在與時間》(Sein and 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廖仁義
1.
徐永旭是一位讓人一眼看到作品便會感動的藝術家。這不僅是因為他的作品的造形本身具備獨特的美學意涵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溫淑姿
穿梭於東西方的虛空之間
2006年底徐永旭(1955-)發表「界.逾越」,一改過去獨立或並置擺設傳統意義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徐永旭
文章出處:藝術觀點/2006
這是一整個創作期間的狀態
我不喜歡自己生命的歷程是重複的,甚至
是可以預視到將來;生命不是規劃的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張清淵
1999年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學院的客座教學期間,與當時剛任教於該校不久的年輕教授Julia Galloway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徐永旭
十多年前偶然的機會碰觸到陶土
從此掉入泥坑,再也爬不出來
為陶 為土
揮別長達二十二年的教...
Read more...
作者:徐永旭
元月初大雪紛飛的嚴冬裡,帶著一顆興奮又忐忑的心踏上北美大陸,雖然以前常來往於亞洲國家中駐地創作或工作營,但卻是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洪翠霞
創作真實虛幻 需要多少想像空間
跨越過去未來 需要多少歲月穿梭
橫亙東方西方 需要多少波折史實
...
Read more...
作者:洪翠霞
從史前時代的洞窟壁畫開始,藝術在人類的生活歷史,就有著無法分割的關係,而陶磁器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,更是擺脫...
Read more...